形态描述
体延长。头宽而平扁。眼间隔隆起。吻短,前端圆。全长为体高的8.5倍,为头长的5.5倍。眼大,约位于口裂中点上方,眼径小于吻长,具瞬褶。喷水孔较大,约为眼径的1/2,位于眼中央水平线下后方,距眼后缘稍小于眼径的1/2。鳃孔5个,各等距,
鳃孔很小,在个体大者鳃孔稍大于眼径。口大,深弧形;头长约为口宽的21/6倍;上下颌口角具唇褶,上唇褶稍长于下唇褶。鼻孔距口较距吻端为近。上颌齿202-294,下颌齿258-335;齿小而数多,镶嵌式排列,每齿具较大的中央齿尖和1-2较小的侧齿头。鳞小,每鳞具细长柄和1棘突。
第一背鳍长而低,向后渐高,鳍高约为基底长的1/6,起点位于胸鳍里缘中点上方,里缘很短,基底后端约位于腹鳍起点上方,揿平胸鳍后端至第一背鳍间的背中线具一皮嵴。第二背鳍较大,长为高的2倍,起点位于腹鳍里缘中点上方,上角钝圆,后角尖突,后端几与臀鳍后角后端相对。尾鳍短小,尾椎轴稍上翘,尾基无凹洼,尾鳍下叶前部圆形突出,中部较低,与后部间有一深缺刻;尾柄很短,宽几等于高,最低高度约为眼径的2倍。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形,约为第二背鳍基底长的2/3,为其高的2/3,起点稍后于第二背鳍起点,后角不突出。腹鳍小,小于臀鳍,外角钝圆,里角钝尖。胸鳍颇小,长约为宽的1 倍.外缘等于吻端至喷水孔间距。胸鳍起点至腹鳍起点间距约等于第一背鳍起点至第二背鳍起点距。
体纯暗褐色,第二背鳍后缘色最深;臀鳍和尾鳍,体侧和尾部具许多灰褐色垂直条
纹。
本种依据Bigelow和Schroeder (1948),陈兼善(1963), Compagno (1984)资料综合描述。
鳃孔很小,在个体大者鳃孔稍大于眼径。口大,深弧形;头长约为口宽的21/6倍;上下颌口角具唇褶,上唇褶稍长于下唇褶。鼻孔距口较距吻端为近。上颌齿202-294,下颌齿258-335;齿小而数多,镶嵌式排列,每齿具较大的中央齿尖和1-2较小的侧齿头。鳞小,每鳞具细长柄和1棘突。
第一背鳍长而低,向后渐高,鳍高约为基底长的1/6,起点位于胸鳍里缘中点上方,里缘很短,基底后端约位于腹鳍起点上方,揿平胸鳍后端至第一背鳍间的背中线具一皮嵴。第二背鳍较大,长为高的2倍,起点位于腹鳍里缘中点上方,上角钝圆,后角尖突,后端几与臀鳍后角后端相对。尾鳍短小,尾椎轴稍上翘,尾基无凹洼,尾鳍下叶前部圆形突出,中部较低,与后部间有一深缺刻;尾柄很短,宽几等于高,最低高度约为眼径的2倍。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形,约为第二背鳍基底长的2/3,为其高的2/3,起点稍后于第二背鳍起点,后角不突出。腹鳍小,小于臀鳍,外角钝圆,里角钝尖。胸鳍颇小,长约为宽的1 倍.外缘等于吻端至喷水孔间距。胸鳍起点至腹鳍起点间距约等于第一背鳍起点至第二背鳍起点距。
体纯暗褐色,第二背鳍后缘色最深;臀鳍和尾鳍,体侧和尾部具许多灰褐色垂直条
纹。
本种依据Bigelow和Schroeder (1948),陈兼善(1963), Compagno (1984)资料综合描述。
生物学
大陆坡和岛坡水深200-1 500 m处大型底栖鲨;体柔软,体腔大;行动缓慢。卵胎生,每产2-4仔。刚产仔鲨长70-85 cm。
国外分布